国务院印发的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中明确指出,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,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,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、逐步推广编程教育、建设人工智能学科,培养复合型人才,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。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,人工智能作为连接未来的教育,面向大众进行普及,特别是在K12(6—18岁青少年)阶段的学生中开展,很大程度上带来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维方式的改变。 而从我国的AI教育相关课程实践来看,国内目前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比较单一,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,涉及的层面也比较简单。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,目前我国中小学能称上AI课程的,基本就是学习编程的机器人实验室。相比国外,我国AI教育的普及率还比较低。 据测算,美国 K12 阶段约有 67.5%的孩子已接受在线编程教育。以全球最主要的少儿编程语言Scratch的应用统计数据为例,美国市场的渗透率最高,达 44.80%,英国为 9.31%,中国仅为 0.96%。 专家认为,在中国,可以设置一些基础课程,让孩子从小接受这个思想,可能只是在Ipad上接入一些程序,让机器人做一些事情。比如,可以让孩子们组队做个小项目,通过程序机器人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,潜移默化地普及编程机器人的概念。 “不是从写代码的角度,而是从系统角度,接触、学习科学和AI的概念。至于深度地学习,乃至...
【详情】